有句话说得好:“穷人努力挣钱炒股配资平台选,富人安静收租。”
你可能会发现,生活中那些看上去不声不响,却越来越有钱的人,手里大多握着一张牌——收租权。
他们也许没有多高的学历,没有多响的名声,甚至看上去很低调,但他们有一样东西能源源不断地带来收入——能租出去的东西。
南方某些农村,为何“家家户户富得流油”?
你要是去过广东、福建、浙江的一些制造业重镇,比如东莞、晋江、义乌、昆山,会发现一个非常魔幻的现象:
打工人月薪六七千,房东每天躺着收租几千。
那些靠近工业园区的农民,几十年前把自家农田卖了,盖了四五层的小楼,每层隔出十来间出租屋,洗衣机、空调、热水器一应俱全,价格却比商品房便宜一半。
什么叫“收租”模式?这就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。
工厂越多,外来人口越多,房子就越抢手,租金年年涨。房东早已实现了“坐等收入”,而租客呢?每天在车间里站到腿软,一年存不下几万块。
你问他怎么富的?他一句话:“没干啥,就靠收租。”
、拼多多,表面是电商,本质是“收租”
再来看互联网世界的“收租高手”。
很多人以为阿里是卖货的,其实早就不是了。阿里卖的,是平台使用权,是流量、展示位、关键词、排名。
商家想在淘宝上开店,得交年费、服务费、推广费,还要买直通车广告位。简直就像你开了个店,还得向“阿里物业”交房租。
拼多多也是一样,它表面上做低价团购,其实也早就开启了“广告收租”模式——商家想让商品被看见,就得花钱买流量。
所有平台型公司,最终都会演变成一种“数字收租”的模式。
版权、专利、品牌授权,都是在“收租”
再说更轻资产一点的:
歌曲版权,每播放一次,平台就付一次钱;书籍出版,作者写一次,版税年年拿;品牌授权,比如“迪士尼”、“小猪佩奇”,你想印在书包、衣服、玩具上,得付授权费,恒源祥、南极人、北极绒等靠品牌授权,年入几个亿。
这背后就是知识产权的“收租权”。
你只需要做一次,就能被市场无限放大使用,收的不是钱,是持续收益。
你有没有“收租思维”?
普通人靠一份工资养家,很辛苦。因为你卖的是时间,时间是有限的。
而有“收租思维”的人,会在赚钱的同时想:
我做的这件事,有没有复利?有没有机会“租出去”?有没有什么是我做一次就能反复获利的?
哪怕你是个自由职业者,也能建立自己的“收租权”:
设计师可以卖模板;摄影师可以卖照片版权;编程的人可以卖工具;教育者可以做课程、讲义;
不是只有有房子的人才能收租,有资源、有能力、有影响力的人,也能收租。
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“收租系统”?
如果你想踏入这个收租的世界,可以从以下几步开始:
找一个可以反复利用的“产品”——不管是房子、作品、资源、流量,只要别人需要,它就有出租的价值。找一批愿意持续付费的用户——哪怕是小众,只要稳定,就能长久。建立一个稳定的系统去交付——不需要你每次都亲力亲为,越自动化越好。不断优化你的“收租物”——收租也不是一劳永逸,要有维护、有升级、有口碑。
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,拼到最后才发现:
真正的大钱,不是靠干活干出来的,而是靠“系统收租”收回来的。
靠工资的,收入靠人定,永远焦虑;靠收租的,收入靠系统,越来越松。
你想走哪一条路?
记住这句话:
“人这一生,要么靠命,要么靠系统。前者靠天,后者靠你自己。”
久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